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相关记录14634条 . 查询时间(13.165 秒)
2023年3月16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玉胜研究团队在全球火灾碳排放加剧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通过大气传输模型模拟,结合地基观测和卫星数据验证,量化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影响。
气候增暖背景下大气蒸发需求显著增加,干旱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和剧烈,是干旱区未来亟需应对的极端事件之一。深入理解全球干旱区干旱事件对气候增暖响应、准确预估其未来变化和风险,对于碳中和、气候变化风险应对等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有利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东亚台风登陆频率增加。台风引起的氮(Nr)湿沉降对海洋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影响。目前,登陆台风影响海洋氮沉降的机制尚不清楚。
2021年7月17日至22日,中国河南省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6天累计降雨量超过1000mm,远远超过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这在拥有1000万常住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是非常罕见的。2021年7月20日降雨最强,郑州国家气象站测得高达201.9mm的小时极端降水,打破了中国大陆的小时降雨量历史记录。这次暴雨引发了郑州市严重的城市内涝,导致地铁和隧道被淹。
阔叶林是指由被子植物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与松柏类树种组成的针叶林以及荒漠、沼泽等植被型组相区别。阔叶林分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等。其中,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被型,外貌为四季常绿,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树种等是其优势种和特征种。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进一步隆升、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加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也发生了...
全球目前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区域,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更多的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被转化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用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和固定作用已经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然而,关于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即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转变为城市绿地)对土壤非CO2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定量影响仍然知...
全球目前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区域,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更多的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被转化为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用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和固定作用已经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然而,关于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即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转变为城市绿地)对土壤非CO2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定量影响仍然知...
2023年3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组织召开大气观测网野外台站交流研讨会。所长曹军骥相关野外台站负责人等15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科学院条财局生物技术处杨萍研究员特邀参会指导。会议由科技处处长姚利主持。
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发生了破纪录的“7.21”暴雨,本次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表现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异常北移。本次事件中西太副高北移的可预报性问题,是气候预测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
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次前所未有的超强热浪席卷了北美西部,多个城市的气温异常超过6月气候均值约20℃,创下了有史以来高温事件的新纪录,其中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日最高温度达到46.7℃,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莱顿市的最高温度高达49.6℃。这样罕见的极端事件导致超过1000人死亡,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生产。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升高,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会增加。在此背景...
阔叶林是指由被子植物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与松柏类树种组成的针叶林,以及荒漠、沼泽等植被型组相区别。阔叶林可分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等。其中,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被型,外貌为四季常绿,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树种等是其优势种和特征种。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的进一步隆升、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加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也发...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我区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2月16日至17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自治区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先后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了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围绕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程序、核查复查工作模式、技术支撑机构情况、企业月报和信息化存证情况、日常监管和审...
为尽快推进“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灾害天气与人工影响相控阵雷达阵列移动探测平台”建设,2023年2月15至24日中国科学院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与怀柔科学城办公室(怀科办)对浙江宜通华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部、北京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
2023年2月28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次季节-季节预测计划”(S2S)技术委员会以线上形式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工作会议分为两个时区进行,本次会议14名委员来自亚洲、欧洲和大洋洲。大气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包庆研究员和陈康君工程师作为S2S技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与会委员听取了全球三大S2S数据中心的情况汇报和各个模式中心2023-2024年预测系统更新计划,并就S2S后续计划的相关...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各个重点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浓度逐年降低,日均值超标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然而,臭氧浓度却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在南方一些城市,臭氧已经取代PM2.5成为大气的首要污染物。近地表臭氧浓度的上升将对空气质量、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臭氧主要是通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而产生的,但由于臭氧与其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