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哲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冯友兰哲学相关记录599条 . 查询时间(2.034 秒)
人生的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     人生  物质  精神  生活  事业  生命       2007/9/6
人的生活有有物质的和精神的这样两个方面;物质的方面是自然的,精神的方面是人文的。生活、事业、生命,这是人生的依次提升的三个层次,或者说三种境界。
《儒学与世界和平及社会和谐》论文目录。
本文讲述了新儒家徐复观的传奇人生。
档次与境界     档次  境界  精神文明       2007/9/6
讲究档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毕竟我们现在有条件来讲档次了,过去的多少年来,曾经是想讲档次也不可能,甚至是想也不敢想的。不过,热中于档次,也有另一面。现在人们所关心的所谓档次,无非名牌服装、星级宾馆、高档轿车等等,都只是物质生活方面的享受,很少注意到精神文明方面。
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定鼎之作《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畅销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次译为中文,初版畅销十万册。其影响之大可以想见。新世界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了该书经赵复三先生重新翻译的本子,并配中国先师插图50余幅,称之为“插图珍藏本”。但书中没有对插图的作者、来源等情况作介绍,显然不是冯先生自己所为,而是出版社的操作。该书装帧朴素大方,版式新颖可观,开本大,字体疏朗,这是初...
建构新的哲学体系是今日中国的当务之急! 首先,中国传统哲学面临空前的危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哲学的民族。中国哲学自殷周之际以文王、周公为代表的政治文化精英奠基以来,历经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高潮迭起,异彩纷呈。就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言,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中国哲学之建立至魏晋玄学为第一阶段,从佛学至理学为第二阶段。依据这种观念,儒学的发展也可相应地分为...
如果没有范仲淹这样的人物出现,没有这种道德精神出现,那宋明理学的出现应该说是没有前提的,也就是没有可能的。通过对佛教、道教的学习,然后找到一个“他者”,这个“他者”给他提供一些思想的营养,也让他看清了这些思想的一些特性。有人讲,宋明理学宋儒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讲“存天理、灭人欲”,是讲给老百姓听的,是用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这个是不对的。
阳明子的至善论本来属于儒家人性论的话题。先秦儒家中,孟子的性善论从道德的内在性来谈人性,主张先天性善,确立了道德的内在根据;荀子的性恶论从社会政治层面来论人性,主张后天性恶,注重礼制,强调儒家思想的外在规范。宋代理学力图打通孟荀,张载引入气来说明人性,区分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程颢自家体贴出天理,并用来说明人性。
金岳霖与《论道》     国际儒学联合会  金岳霖  国学  论道       2007/8/22
乍看起来,金岳霖似乎与“国学”相距甚远。不是么?这位“西学”(逻辑与知识论)功底甚好的哲学家不仅以研究分析哲学见长,写了洋洋七十万言的《知识论》,而这种分析研究的方法向来为中国传统国学之异数。然而,这只是表面的印象。
四顾现下儒学研究的论著,冠之于“当代价值”的,触目皆是。然而,儒学传统与当代中国,无论在时间的或是思想的距离都已经很遥远了。所以,对此需要讨论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这至少涉及以下三个问题:如何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如何评价儒学传统的价值;如何实现儒学传统的价值。本文依次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近代以来,在中国和世界都经历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儒学受到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不敌西方坚船利炮,儒学受到挑战,引发了中西文化之争。随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建共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20世纪末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和世界社会发生的前所未有的迅速而深刻的变革,也给儒学发展提出了新课题,使儒学面临挑战。最后,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多有不幸。两千余年间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轰然倒塌了,中国人遂失却了文化认同;两千余年间作为官方学术的儒学陡然废弃了,中国人遂失却了民族认同。当全球化的浪潮劈头盖脸地袭来的时候,中国人猛然清醒,发出沉痛的呐喊:我是谁!紧接着,开始焦急地踏上寻找自我的旅程。于是,所谓儒学热,所谓国学热,所谓传统文化热,如此等等,都紧锣密鼓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近年来,中哲界对“中国哲学”学科形态的反思比较多,讨论得很热烈,问题也在逐渐深入。2000年前后,几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对现行的中国哲学学科体系及其研究方式的质疑,认为已经流行80余年的“中国哲学史”形态于西方的东西模仿太甚、依凭太过,而模糊了自身的特性,乃至丧失了中国思想所蕴含的独有之精神,变成西方哲学的附庸和“仿制品”。这些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特点和根本属性的思考与论议,以其强烈的“突围”意...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其所著《经学历史》中将经学史上的宋代时期称为“经学变古时代”。的确,从宋代经学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看,都与此前的汉唐经学、此后的清人学术有重大的区别。宋代经学重义理,好创获,重发挥,喜新说,在阐释与发展儒学内在价值的同时,高扬主体意识和理性精神,显露出鲜明的宋学特征。宋儒对于汉唐注疏章句之学进行了反思,认为传注众多造成经学分裂,汉唐注疏也不能穷儒经之旨。因此,在经学观念、经学方法...
“信古、疑古、释古”论评          2007/8/2
摘 要 自30年代起,学术界关于“古史辨派”这一概念主要有冯友兰“信古、疑古、释古”三阶段、顾颉刚“疑古并不能自成一派”和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三说。冯先生所说“疑古派”是当时特指古史辨派之语,顾先生所说“疑古不成一派”是从词义学上作出解释,现在看来均有明显不足。作为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信古、疑古、释古三派的合理解释,不妨回归胡适的“剥皮主义”和钱穆的“高山下石”之喻,也就是梁启超的“各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