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测绘科学技术 >>> 大地测量技术 >>> 大地测量定位 重力测量 测量平差 大地测量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大地测量技术相关记录613条 . 查询时间(0.446 秒)
近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矿区地表形变InSAR监测及地球物理模拟分析”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
2022年2月1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大气光学中心王英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非成像运动物体定位方法,该方法仅使用数张矩调制信息直接获取运动物体质心实现定位,在等效256×256相机分辨率下定位帧频达到7400Hz,该研究成果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进一步利用光调制器特有的互补特性,实现了物体坐标质心的准实时探测获取,同时提升运动物体定位帧频,实现了等效256×256相机分辨率下高达...
2022年1月20日、25日,测绘学院举行了科技成果线上评价会。本次评价会采取在线视频会议形式,由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震中主持,邀请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院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文锴教授、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孙群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宋伟东教授、安徽理工大学余学祥教授、武汉大学姜卫平教授和邹进贵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彭军还教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郑伟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首都人才战略,切实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5月至10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了第十六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征集活动。经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申报、北京测绘学会推荐、专业机构复核等环节,由测科院王虎副研究员、吴政副研究员和刘振东博士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3篇科技论文入选第十六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 《科技部关于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通知》,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和遴选的新机制,挖掘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颠覆性技术方向,在全社会营造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良好生态,带动我国原始创新能2021年12月20日至22日,科技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在四川成都举行。
2021年10月10-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安全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及应急响应示范”综合绩效评价会准备会议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项目承担单位南京大学和五个课题单位及各子课题单位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在项目首席南京大学李满春教授的主持下进行。
地壳浅部结构与介质属性是认识地球最外部圈层构造和变形机制的基本依据。地震学方法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与介质属性的一种重要手段。现今常用来约束地壳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主动源探测和被动源探测。主动源探测成像精度高,但由于耗资较大不便于开展区域尺度结构研究;被动源探测成像精度较低,而且通常对台站和/或事件分布要求较高(如区域体波走时成像和背景噪声面波成像)。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地壳浅部结构进行区域尺度精细成像...
2021年7月8日,应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于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力行楼圆形报告厅作题为《基于辩证科学哲学视角的地理学研究与学习》的学术报告。测绘学院领导及该院近2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院长魏峰远主持。
刘娅琴,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生物特征识别,静脉识别信息安全认证,静脉图像质量评价,嵌入式系统及FPGA技术在静脉图像获取、生理信息传感等领域应用。
物理学家已经测量了一个小物体的引力场。这个物体是相关测量有史以来最小的——一个黄金球,质量约为90毫克。该研究将帮助人们理解引力如何在最小尺度上与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近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
2021年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胡忠坤、周敏康教授团队,攻克物质波干涉、超低频隔振、装备小型化等量子重力仪的关键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交付使用的高精度量子重力仪,打破了高精度重力仪被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据介绍,重力仪获取高精度的地面重力观测信息,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密度和应力分布特征的基础数据。重力场的精密测量在深地探测、资源勘探、灾害监测预警、地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021年1月20日,由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编制的《中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耗时一年多编撰而成,我国各卫星中心、主要民营卫星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113个单位共同参与了报告的相关工作。该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特点,分析了我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促进对地观测科学数据发展的相关建议,为全面和充...
2021年1月14-15日,我所举办2020年度技术与应用年会。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本届年会采用了现场与线上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长吴福元院士、副所长底青云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为获得院级和区域中心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的人员进行颁奖。副所长杨进辉研究员代表研究所致辞,他总结回顾了2020年度研究所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对技术人员在疫情期间坚持科技创新工作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同时...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联合对外宣布,经过两国团队的扎实工作,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也是我国对珠峰展开的第四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冉有华副研究员(第一作者)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根据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带方案,利用统计学习算法集成了丰富的地面观测数据和大量遥感数据,制备了代表当前时期(2005-2015年)更高精度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热稳定型分布图,发布了空间分辨率为1km的年平均地温等数据,可用于支持寒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生态规划与管理,并可作为多年冻土现状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