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相关记录628条 . 查询时间(0.613 秒)
胡成林,男,博士、博士后,副教授。主要讲授《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工程制图》、《材料物理性能》、《冶金电化学》、《材料复合原理》、《新能源材料概论》等课程,从事储能材料及能源转换技术研究。
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是黄淮学院重点发展的特色学院、硕士学位重点建设单位,同时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国家级一流课程。现开设物理学(师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智慧能源专业体系,致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高地。
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下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应用化学系、储能科学与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新能源研究所、创新创业中心。根据新型能源体系发展需求组建了能源互联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特色学科团队,研究方向分别为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协同调控技术,新一代信息、能源领域关键功能材料,用于高端元器件和能源转换减污降碳材料的化工合成与应用。
李武(1987.08-),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副教授,联合培养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和2018年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一站、二站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开展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的研究,近五年的学术重点是研究生物转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机理。先后主持和参与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
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2007年,率先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光伏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2009年,开设了全国第二个光伏专业——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2010年,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光热专业——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专业。近年来相继开办了材料物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以及光伏加工与应用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等4个专科...
律宝莹,工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节能。曾多次获得毕业设计校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和优秀教学质量奖。讲授本科《空气调节》等课程,指导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Syed Arslan Abbas Rizvi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专业,现任齐鲁理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在不同的国际大学有超过10年的专业研究和学术经验,包括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沙特国王大学(KSU),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国家科技大学(NUST)。在德国波茨坦的欧洲应用科学大学(UE)担任机器学习,并行编程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客座讲师。
王晗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长期致力于清洁能源生产的研发工作。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沈阳市拔尖人才。
丁艳波博士,副教授,新能源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书记。201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教育部公派美国访问学者,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特约审稿人。
史佳琪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师从微电网与配电网领域专家张建华教授。研究方向为负荷预测、新能源出力预测、用户画像、微电网及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等。曾参与IEC与国家多项微电网系列标准制定。
张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工程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辽宁省研究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辽宁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沈阳市领军人才支持计划,获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帅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能源学院副院长,沈阳市清洁能源精细化综合利用与调度储能重点实验室主任,沈阳市拔尖人才。长期从事新能源发电和储能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刘耀鑫,男,1977年生,汉族,浙江大学大学博士研究生,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现为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能动系主任。沈阳市高级人才、辽宁省太阳能学会理事、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会员等。主持及参加过各类教研/科研项目近20项,获辽宁省优秀成果1项,已发表论文20余篇。
杨利,男,1977年生,汉族,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热能工程专业,现为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教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化工系、加拿大红河学院机械系访问学者。辽宁省工程热化学学会会员。主持及参加过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2项,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主持及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1项;主持及参与服务能源相关企业横向项目3项。已发表论文2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