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人物 气候学相关记录184条 . 查询时间(3.294 秒)
魏江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陆气相互作用,水循环,气溶胶气候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主要研究领域: 运用观测、模拟、水汽追踪等方法研究地表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王会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气候模拟与气候变化、东亚季风气候变异及其预测。
孙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气候变化,大气水分循环,短期气候预测。
马利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与改进、海气相互作用、海洋--海冰耦合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罗京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季节-年际预测、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大洋间相互作用。
陆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气候监测检测(季风、干旱、极端事件等)的理论和方法;极端天气气候(干旱、雨涝、热浪、低温等)的形成维持机理;全球变暖及其对水份循环过程的影响。
曹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致力于地球系统模式研发与改进、理解多强迫下古气候形成机理、预估未来气候变化。
Jae-Won Choi,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热带气旋;热带和中纬度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东亚和东南亚季风动力学。
曹龙,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大气科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探究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探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方法。
陈铁喜,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男,1983年9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约束作用,重点关注农田生态系统。
张耀鸿,男,1977年2月生,教授(硕导),博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地气交换与全球变化、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农业气象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邮编:210044
刘亮(1985-),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主任,教师团委副书记,辽宁师范大学三级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2007年3月起任06级本科生辅导员(大三兼职);2008年7月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本科生辅导员和组织员;2009年9月晋升助教;2012年6月第四纪地质学硕士毕业;2013年9月晋升讲师;
朱潜挺,副教授,2017年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2012年 -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讲师,2016年 - 201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2013年 -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领域:气候经济建模,基于自主体模拟。
郑永宏,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副教授。1997.9-2001.7,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2001.9-2004.7,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 2004.9-2008.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2008年至今,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任教。研究领域与兴趣:气候变化、树轮气候学等。主要研究区域:湖北神农架、大别山、武当山,以及云南、重庆、湖南等地区。...
冯凤英,女,副教授,1964年生,人文地理学硕士,中国和河南省地理学会会员,安阳市地理协会理事、周易研究会会员。连续十多年与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深入到太行山区(林州)、嵩山地区、桐柏山区、燕山周边山区、鄂西北神农架山区、武当山区进行野外实习考察,抱定师法自然的理念,领略山水之余,出入寺院道观,求教满腹经纶的佛院主持,问道戒律森严的白发道长,含玩地理科学和文化之玄妙,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