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生物化学 >>>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人物 医学生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1.275 秒)
胡军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他的研究方向:血管网络不仅向组织提供各种营养物质与氧气,同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形成特殊的血管微环境(vascular niche)用以调控周围细胞的功能。 血管功能的异常激活或衰退与许多疾病的进展紧密相关。如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血管新生机制被过度激活,从而形成大量畸形的血管。这些血管不仅促进肿瘤的生长,同时其紊乱的血管结构使得治疗药物不能有效进入肿...
刘聪,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他的研究方向:1.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 亨廷顿氏病相关的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异常积聚,和淀粉样化的分子机理研究。2.基于重要生物靶点分子结构的小分子药物先导物的设计,筛选和优化。主要针对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相关的致病蛋白多聚体及淀粉样纤维的分子结构,进行小分子及多肽化合物的合理设计,筛选,及基于此先导物的机理和功能研究。3.基于淀粉...
朱继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他的研究方向:采用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等手段对肿瘤及炎症等重大疾病进行致病机理研究,利用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开发化学探针深入研究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并进一步开发治疗肿瘤和炎症疾病的小分子药物。代表论文:Li Wang, Ling Li, Hailong Zhang, Xiao Luo, Jingquan Dai, Shaolian ...
方燕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她的研究方向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神经轴突退化变性坏死 (axon degeneration)。课题组运用全新的果蝇神经损伤活体动物模型结合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高分辨率荧光成像、新一代测序技术、现代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研究调控神经轴突退化变性坏死和促进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作为基础开发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生物标...
李盈,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袁钧瑛课题组。她的研究方向:建立各种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高通量/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应用高通量筛选发现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调控基因,为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应用高通量筛选发现新型小分子药物先导化合物,为进一步结构改造和优化打下基础;利用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为探针,运用化学生物学方法对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研究。代表论文:1,“Contr...
许国旺,男,1963年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高分辨分离分析课题组组长、所长助理、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四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0件(其中20项已授权)。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样品分离分析、代谢组学及生物催化研究,如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及其在临床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多维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和智能化、荧光标记及相关技术在疾病诊断和分子生物学中...
1998年获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9到2005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医学院从事癌症研究,先后为博士后和助理教授,2006年以“百人计划”入选者应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邓子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微生物药物的高新技术研究,链霉菌质粒和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DNA复制调控、限制和修饰系统、微生物代谢途径、代谢工程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化学、抗生素基因簇的克隆、定位,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和调控,非天然性抗生素药物创新的基因工程等。打开DNA硫修饰新领域。先后共主持30余项国家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