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仪器仪表基础理论 传感器技术 精密仪器制造 测试计量仪器 天文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大气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技术其他学科 流体传动与控制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仪器科学与技术 机器人相关记录57条 . 查询时间(0.191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多传感器机器人手爪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机器人手爪仿生指面柔性接触传感器阵列
2023年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项工作将围绕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近期,工业机器视觉开发商康耐视(Cognex)宣布,已同意以400亿日元(约合2.7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方式从中信资本控股旗下私募股权子公司Trustar Capital手中收购Moritex。Moritex是一家在日本拥有强大影响力的机器视觉光学组件供应商。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校友、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帅梅到访一附院,双方就医工结合、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交流座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吕毅,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雷利利、医学部副主任贺长中,医学部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马现仓,以及医学部、机械学院、一附院、二附院、西安市儿童医院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残联AI智能康复专委会...
绳驱动连续体机器人(CDCR)是重要的软体机器人,具有结构轻巧、安全和自由度高等特点,能够基于其自身的柔性和可拉伸性产生大幅度弯曲、扭转变形等动作,因此它可在狭窄和复杂的环境中很好地工作。目前,CDCR系统中常用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模量高、伸长率极低、缺乏粘附机制,限制了软体机器人的运动且易与机器人分层,这使这种刚性的传感器不适合集成系统。如何设计柔性可黏附传感器,用于CDCR的自感知及其运动监...
绳驱动连续体机器人(CDC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软体机器人,具有结构轻巧、安全和自由度高等特点,能够基于其自身的柔性和可拉伸性产生大幅度弯曲、扭转变形等动作,因此它可以在狭窄和复杂的环境中很好地工作。然而目前CDCR系统中常用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模量高,伸长率极低,缺乏粘附机制,极大地限制了软体机器人的运动并容易与机器人分层,这使得这种刚性的传感器不适合集成系统。如何设计柔性可黏附传感器,用于CD...
绳驱动连续体机器人(CDC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软体机器人,具有结构轻巧、安全和自由度高等特点,能够基于其自身的柔性和可拉伸性产生大幅度弯曲、扭转变形等动作,因此它可以在狭窄和复杂的环境中很好地工作。然而目前CDCR系统中常用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模量高,伸长率极低,缺乏粘附机制,极大地限制了软体机器人的运动并容易与机器人分层,这使得这种刚性的传感器不适合集成系统。如何设计柔性可黏附传感器,用于CD...
柔性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人机交互、软体机器人、康复医疗等领域,是触觉传感器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现有柔性压力传感器在高灵敏度、高稳定性以及高传感范围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挑战,限制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所先进机器人团队程龙研究员等将结构设计与光电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柔性压力传感新思路--基于主动遮挡的光电式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与传统光纤式传感器相比,灵敏度能够提升约一个数量级。
人类皮肤受益于指纹结构和各种机械受体,可以轻易地感受到压力和摩擦力。运用新型力学传感技术提升机器人的触觉智能,使其抓握感知能力达到类似于人手触觉水平,是机器人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日,我院刘平副教授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法向力与切向力的谐振式柔性触觉传感器,装备了该传感器的灵巧手能够在抓取过程中对材质进行识别,准确率达92.5%。相关成果以“Flexible and wireless norm...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3.8亿元,提升边境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疫情发生后,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边境口岸疫情防控压力明显增大,境外病例输入风险持续攀升。截至2021年11月,边境地区共输入病例1895个。而主要边境地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139个边境县中,配备疾控人员不到20人的县就有26个,当地医疗卫生人员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突显,严重依赖其他省市或第三方力量支援...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如约举办。开幕式上视听盛宴,赛中众多监测仪器护航运动员安全,技术成为“简洁、安全、精彩”的通道。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冬奥会还实现了多个首次,其中一项成果曾被用于火炬传递中。2月2日,在北京冬奥公园举行的冬奥火炬传递活动中,由沈阳自动化所牵头,联合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制水下机器人,实现水下火炬接力,并在25天的时间里开展了近百次的测试,进...
2021年8月16日,《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朱向阳、谷国迎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赵选贺教授的合作论文“操作感知一体化的软体神经假肢手”(A soft neuroprosthetic hand providing simultaneous myoelectric control and t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世武副教授研究团队、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李卫华教授研究团队和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李相鹏副教授研究团队组成的联合研究组,设计了基于镓基室温液态金属的新型机器人驱动器,首次实现了液态金属驱动的功能性轮式移动机器人。近日,该成果以“A Wheeled Robot Driven by a Liquid‐Metal Droplet”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A...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朱向阳教授、谷国迎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Carmel Majidi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提出了一种高灵敏的柔性离子凝胶压感皮肤,利用超高电容机理,实现了超宽的压力检测范围、快速响应时间、高电容基线(nF-μF级)和高信噪比,在生理信号监测、多点传感阵列、残疾人软体假肢手触觉反馈等领域取得了实际应用。论文“Cutaneo...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