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轮作相关记录87条 . 查询时间(0.219 秒)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田菁?向日葵轮作的应用和提升盐碱土土壤质量的方法,其中提升盐碱土土壤质量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对盐碱土地进行翻耕施肥,在盐碱土地种植第一季田菁,翻耕30?40cm,然后施肥,然后开沟种植第一季田菁;步骤二:对田菁进行浇水灌溉,出苗前,土壤基质势大于5Kpa时即进行灌溉,当幼苗长至3片真叶时,改为土壤基质势大于10Kpa时进行灌溉,其设计合理,通过绿肥田菁及向日葵...
在农田生态系统轮作体系中,豆科作物由于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维持土壤健康而被广泛推荐使用。然而,由于豆科作物残体具有较低的碳氮比(C/N),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激发效应(PE)。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究了不同轮作系统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但是在轮作系统中豆科作物的种植频率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的影响尚不清晰,亟需进一步明确豆科作物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2022年8月13-14日,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斌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江苏省如皋市以“土壤管理与轮作制度”为主题,召开了“粮豆轮作长期定位实验2022年工作研讨会”。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实验站长李素真和沈维良研究员、岗位科学家邢邯教授和王凤忠研究员、江苏农业科学院沿江所刘建研究员、如皋市供销社陈玉峰主任、如皋市委组织部张勇部长等专家应邀出席会议。研讨会上,国...
近日,省农科院沙地所与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生态与土壤管理岗位青岛农业大学王铭伦教授团队合作,在玉米花生带状轮作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中科院1区TOP期刊,IF:5.124)。青岛农业大学邹晓霞和沙地所史普想为共同第一作者,沙地所王海新和青岛农业大学王铭伦为共同通讯作者。
为探索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2种农田措施对水稻-小麦(稻麦)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阐释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7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监测试验,设置无肥空白(CK)、常规施肥(RT)、秸秆还田+常规施肥(RS)和秸秆还田+缓释肥(SS)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索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控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目的】 污泥堆肥农用是污泥资源化的主要途径,明确不同用量堆肥污泥对旱作条件下酸性水稻土有机、无机碳组分及pH的影响,可为堆肥污泥的农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酸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连续进行了2年小麦–玉米轮作盆栽试验。参照GB4284—2018农用污泥施用标准,设置0 (CK)、3.75、7.50、37.50和75.00 t/hm2共5个污泥施用量处理,每年10月份种植冬小麦前称取相应...
为研究小麦季玉米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麦-玉米轮作中夏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于2015-2019年在四川省仁寿县进行,供试夏玉米品种为正红6号。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小麦季玉米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副因素为小麦季3种施氮量(0,120,180 kg/hm2),小麦收获后直接在各小区种植夏玉米,施氮量均为225 kg/hm2。结果表明,多年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4.1%,全氮、碱解氮、速效磷...
【目的】 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中两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以优化作物养分管理。 【方法】 化肥定位试验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定位试验在闽东南典型赤红壤旱地分别连续进行了15和13年,种植制度均为花生–甘薯轮作。化肥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以及在推荐施肥基础上不施氮、磷、钾的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化肥有机肥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以及以商品有机肥、猪...
【目的】 氮肥施用量影响农田氨挥发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研究减量施氮后土壤的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为科学评估化肥减施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华北砂壤质潮土农田,进行小麦–玉米轮作周年土壤氨挥发监测研究。试验包括不施氮磷钾化肥 (CK)、常规施氮肥 (N)、优化施肥 (OPT)、减量优化 (LOPT) 和优化加有机肥 (mOPT) 5个施肥处理。小麦季常规、优化和减量优化处理施氮量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白由路研究员主持的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区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23B02,2015-2019)”经过5年的科学研究,已按期超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和考核指标,并已通过项目主持单位和科技部的验收。
【目的】 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型尿素对作物氮素吸收及去向的影响。 【方法】 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河北省辛集市河北农业大学马庄试验站进行小麦15N田间微区试验,微区面积为1 m2,设置施用普通尿素、普通尿素 + 硝化抑制剂 (Nr)、控失尿素、聚能网尿素和腐植酸尿素5个处理,各施肥处理氮素施用量均为N 225 kg/hm2,并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
2020年6月18日,辽宁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在沈阳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作物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15BAD23B03)进行了验收。该课题由我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共同完成。
根结线虫病是马铃薯连作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根结线虫病的农艺防治措施, 本文开展了品种抗性评价、稻、薯轮作和土壤淹水下的线虫消减动态研究。抗性评价试验表明, 18个品种(系)中没有筛选到同时抗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材料, 品系1002-1和品种丽薯6号相对抗性较好, 青薯9号和合作88相对敏感。马铃薯根结线虫发病土壤中可同时检测到卵、幼虫和成虫等不同形态。水旱轮作试验表明, 经一茬水稻栽...
【目的】通过研究黄淮平原潮土区两年不同轮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的轮耕试验。主处理为小麦季旋耕 (RT) 和深耕 (DT),3个副处理为玉米季免耕 (NT)、行间深松 (SBR)、行内深松 (SIR),共6个处理。2017、2018年玉米收获后,每10 cm一个层次...
为解决麦玉轮作体系小麦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存在的弊端,基于多年麦玉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筛选高产-节本-地力提升为一体的还田模式。选择4种还田模式,即小麦玉米秸秆均不还田(WN-MN,CK1)、小麦玉米秸秆均粉碎还田(WC-MC,CK2)、小麦高留茬还田(WH-MN)和小麦高留茬-玉米粉碎还田(WH-MC)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产量表现、土壤有机碳贮量盈亏、碳库管理指数等指标,评价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改成高留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