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研究员相关记录299条 . 查询时间(0.599 秒)
2022年5月11日,应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震动源运动与动力学过程课题组邀请,四川大学特聘副研究员梁超在线上平台做了题为“夏威夷Kilauea火山超长周期地震动机理”的学术报告。
2022年5月6日,应国重室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研究部地球震动源运动与动力学过程研究组邀请,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员何宇在线上做了题为“地球和行星内部的超离子态物质”的学术报告。
2022年4月28日,湖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在洪山礼堂召开,会议对获得2022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的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国重室研究员江利明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张鹏,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研究领域:1.地震地质、活动构造研究;2.活动断层探测;3.重要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学术兼职:1.江苏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江苏省地质学会基础地质委员会委员;3.江苏省地震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奖励荣誉:1.2019 年,江苏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授予单位:江苏省地震局;2.2018 年,江苏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
范小平,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员研究领域:1.地震波理论与应用;2.介质非均匀性(地震层析成像、3D 衰减结构);3.隐伏断裂勘探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学术兼职:1.江苏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2.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与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2021年12月18日,应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江利明邀请,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研究员李新和郑东海到精密测量院访问交流,李新做题为“地球三极大数据:平台与科学应用”的报告。精密测量院研究员杜耘、汪汉胜,中山大学教授钟敏等相关方向科研人员和学生2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2021年9月16日,应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张艳副研究员邀请,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孙小龙研究员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题为“含水层介质渗透性参数反演方法及应用”的学术前沿报告。
2021年7月30日,应精密测量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研究部重力与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组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聘副研究员徐珊到精密测量院东湖园区访问交流,并作题为“华南大地电磁深部探测” 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精密测量院研究员徐建桥、副研究员陈晓东等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及学生2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研究员周江存主持了本次会议。
刘云,男,汉族,四川渠县人。1973年5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地球深部隐伏矿床、浅地表地球物理电法勘探及地电场数值模拟与反演成像技术的研究工作。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项,研发电法勘探数据处理软件系统1套,专著1部,贵...
2021年6月24日,应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黄乘利、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研究员祝意青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研究员吴书清到精密测量院开展学术交流,分别做了题为“地球液核自由章动(FCN)与内部物理”、“强震前重力异常变化特征及亚失稳识别”和“国际重力计量工作及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精密...
2021年5月24日,《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邀请本刊副主编、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该所副所长魏勇研究员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作学术报告。魏勇研究员以题为《从地球物理到行星物理:现状与未来》的报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行星科学的发展及行星科学研究与地球科学研究的融合。他说,随着类地行星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上针对行星科学的研究已日渐成熟,仅仅关注地球本身已经远远不...
吴时国研究员解读蛟龙探海
近日,2020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重庆举行。我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裴顺平研究员获得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裴顺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层析成像研究,注重成像方法研究与实际科学问题相结合。在4D成像技术,联合各向异性成像技术,衰减成像技术及其在青藏高原及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
2020年9月25日,第二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共50位青年科学家进入榜单。我所魏勇研究员获此殊荣。“科学探索奖”(XPLORER PRIZE)由腾讯基金委联合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科学家家于2018年发起设立,致力于扶助前沿探索阶段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资助范围集中在“数学物理学、生命科...
日本是毫无疑问的世界抗震强国,一百多年来发展出了独树一帜的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和世界地震工程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结构动力学和地震工程方面的教育以美国体系为主,先后引进了R. W. Clough和J. Penzien的《结构动力学》和A. K. Chopra的《结构动力学》。国内很多结构动力学教材也多参考了这两本经典教材。相比之下,对日本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则比较陌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