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陨石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067 秒)
据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检查18颗不同来源的陨石发现,地球挥发性化学物质可能拥有遥远的起源,其中一些化学物质构成了生命的基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团队在一块编号为SaU 169的月球陨石中,发现了锆石的高压相——雷锆石,这是在地外样品中发现的雷锆石。该雷锆石以片晶的形式存在于部分锆石颗粒中(图1),指示了锆石-雷锆石的固-固相变形成机制。激光拉曼光谱(图2)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图3)确证锆石中的这些片晶为雷锆石。由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得到这两种矿物之间的晶体结构关系,则进一步佐证雷锆石与锆石的固-...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其表面物质普遍经历了强烈的冲击变质,形成月壤和各种冲击熔融角砾岩。但是,一个长期令人困惑的问题是,无论阿波罗样品或是月球陨石,极少发现高压矿物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张明明与导师、研究员林杨挺等对Allende碳质球粒陨石中火成难熔包体的“尖晶石壳体”开展了岩相学、背散射电子衍射晶体取向测定、三维结构CT分析以及氧同位素离子探针分析等工作。岩相特征表明,尖晶石壳层由自形尖晶石晶体紧密排列构成,并且晶体的长轴指向壳体的中心,具有熔融结晶的特征。背散射电子衍射结果表明,尖晶石壳体内、外的钙长石具有结晶连续...
关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GOBE)的成因,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奥陶世动物群落和气候的变化与一颗直径约150 km的L型球粒陨石母体(LCPB)的裂解有关。而且,这次裂解也是地球过去30亿年来所记录的最大一次陨石裂解事件。中奥陶世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陨石颗粒(直径1-20 cm)就是这次陨石母体裂解的证据。另一种观点是从牙形石氧同位素古温度计的推算来揭示奥陶纪全球气候表现为一个不断趋冷的...
月球与水星这类天体由于有着较小的自转轴倾角,在它们的极地低洼地区会存在永久阴影区。如果足够冷,这种永久阴影区就可以像冷阱一样将挥发分捕获并保存数十亿年,其中一种挥发分就是水冰。利用阿雷西博(Arecibo)射电望远镜和信使号(MESSENGER)探测器收集的数据表明,在水星上的这些冷阱中存在着数米厚的冰沉积物。
火星是除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的星球。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水蚀变矿物的存在、硫酸盐等蒸发盐类的发现等大量证据表明,其表面曾经有过水体,甚至有过海洋,具备孕育生命的基本要素。2004年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在火星大气探测到30 ppb甲烷,激发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高潮。耗资20亿美元的“好奇号”火星车,其科学目标就是为了揭示火星的古环境和气候,最终寻找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痕迹。探索火星的另...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地球诞生后就遭受到不同大小的小行星撞击,有些小行星撞击对地球内部结构构成了重大影响,有些小行星的撞击坑会遗留在地球表面上,如果我们对那些撞击坑进行调查,就会发现更多关于史前小行星撞击的信息。来自阿尔伯塔地理调查局和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阿尔伯塔南部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环形结构,科学家认为该地区曾经遭受到小行星或者超级陨石撞击,留下了直径8公里的撞击坑!如果撞击发生在现代,那后果是不...
2012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75届国际陨石学会年会上,我所林杨挺研究员因在陨石学和比较行星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被授于国际陨石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Meteoritical Society)。同时获此荣誉称号的还有其他9位来自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学者。国际陨石学会成立于1933年,各国的陨石学会为陨石学会的成员组织。国际陨石学会的宗旨是促进有关陨石和其他地球外物质的研究,揭示太...
铁镍合金是陨石中重要的磁性物质,其中铁纹石、镍纹石和四方镍纹石是球粒陨石中的主要铁镍合金.然而,迄今针对陨石中铁镍合金的磁学性质研究仍非常缺乏.本文研究了吉林陨石中的铁纹石、四方镍纹石、以及陨硫铁的磁学特征.实验表明,镍含量为6%~7%的铁纹石是该陨石中最主要的铁镍合金物质,它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的热稳定性,居里温度~750 ℃.镍含量为~48%的四方镍纹石具有高矫顽力和高的热稳定性,居里温度~565...
到2009年为止,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撞击坑.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者从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钻探角度推断并证实辽宁省岫岩县的一个环形构造为陨石撞击而成,但该坑的深部构造及整体特征仍有待地球物理方法来确认.本文从地震勘探角度利用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首次对岫岩坑的地震波衰减结构进行了研究,以便对该撞击构造有个整体认识.Q值结构对了解地壳的非弹性性质、地壳介质非均匀性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基于吸收...
我国的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 km,保存完好,已被多方面的证据证实为陨石撞击坑.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球物理场,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次通过采用反射和折射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利用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和波阻抗差异,获得了陨石坑的速度结构、地层结构和整体形态.根据地层反射特征,直接撞击形成的区域为直径约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