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藻类相关记录353条 . 查询时间(0.116 秒)
2016年9月19日-21日,以“加速藻类研究和产业化进程”为主题的第四届亚太藻类创新峰会(AOAIS2016)在武汉举行,来自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政府官员以及美国、加拿大、荷兰、以色列、英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人参加会议。
为了了解富营养化进程中湖泊水体氮、磷浓度升高对不同沉水植物上附着藻类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设置3组不同氮磷浓度,研究了常见的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上附着藻类生物量及其种群组成.结果表明,附着藻类生物量随水体氮、磷浓度的升高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狐尾藻上附着藻类生物量均高于苦草,且随富营养...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2016年6月15日宣布,科学家首次发现藻类基因的“中和”作用能够解释为何一些珊瑚能够承受海洋温度升高,并避免珊瑚白化现象。热带珊瑚和寄居于其体内的藻类是互惠共生关系。微小的共生藻通过光合作用,成为珊瑚90%以上的食物来源。没有了这些藻类,热带珊瑚也无法继续生存。共生藻受到海水升温的刺激会释放过量有毒化学物,包括臭氧,这些有毒物质会同时破坏藻类自身及其赖以栖身的珊瑚,导致珊瑚...
2016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的“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及国际动物命名法规高级研讨班”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18个单位的46名代表参加了研讨班。此次研讨班旨在结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印刷版的编撰工作,对应用中遇到的命名法规疑难问题以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剖析,使从事基础分...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和政化石研讨会将于2016年6月下旬联合在甘肃省临夏召开。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微体古生物学和化石藻类学在国民经济领域和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如矿产资源(油气、有色金属等)调查、勘探与开发,如大气环境研究、海洋地质调查...
第四届亚太藻类创新峰会,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办,将于2016年9月18日至2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峰会与历届峰会主旨一脉相承,主题为“加速藻类研究与产业化进程”,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合作企业之多、参会人员之众,必将成为微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学课件 藻类植物。
为了研究水库生境扰动对藻类水华的作用机制,以中度扰动理论为基础,结合藻类群落生境选择学说和藻类生态功能组,开展了不同温度扰动周期、相同扰动幅度下藻类多样性变化特性和群落结构演替特征的室内控制实验.结果表明:①适度的扰动会促进藻类的生长且增加其多样性.中度扰动组Δ22℃/48 h藻类生物量最大,但多样性最高,不存在绝对占优藻种,而高频次扰动组Δ22℃/24 h生物多样性较小,但可降低藻类生物量. ②...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吴振斌研究员等撰写的专著《大型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于2016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得到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并被列入“当代杰出青年科学文库”。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系统分类)课件第一章 藻类植物。
2015年11月27日至30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九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讨论会在福建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及部分海外代表逾70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多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以太湖梅梁湾的沉积物和上覆水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与扰动共存下,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以及不同藻类对水体中形态磷分布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扰动与否,上覆水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溶解性磷酸盐(DIP)、生物有效磷(BAP)均呈降低趋势.但是,在扰动和无扰动条件下...
分别在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峡库区水华高发期,在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从其河口处逆流而上至回水末端共布置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4月中旬,除河口样点外,其他采样点水体出现分层,但断面多只有温跃层和滞温层,而没有混合层; 上游水体层次间温差高于下游水体; 各采样点的水深以及表层水体(水面向下...
2015年9月10日至17日,饮用水中嗅味物质/藻类识别鉴定技术培训班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行。此次培训班分两期举行,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培训计划支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联合主办。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与生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南京明城墙表面的微生物种群。本研究发现地衣、大型真菌、丝状真菌、蓝细菌、绿藻和硅藻在城墙上大量存在。此外,在无地衣及藓类覆盖的城砖上,核心自养生物以石生硅藻(Achnanthes lauenburgiana Hustedt)和北方羽纹藻(Pinnularia borealis Ehrenberg)为主,并伴生丝状真菌。对城砖生物风化实验结果表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