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原理 船舶设计 船舶结构 船舶机械 船舶电气设备、观通设备 导航设备、水声设备 船舶舾装设备 造船用材料 船舶建造工艺 船舶保养、修理和拆船工艺 造船厂、修船厂 各种船舶 船舶驾驶、航海学 航海技术管理与救助打捞 船舶用燃料及润滑剂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船舶与海洋工程 自动化相关记录50条 . 查询时间(0.433 秒)
陈红卫,女,1966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40余篇。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玉龙,男,博士后,教授,1977年11月生,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The 12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工业电子委员会网络化控制系统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云控制与决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欧美同学...
“海洋装备动力分析与结构设计研究团队”隶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已经发展了10余年的历史,团队现有教授1名,预聘教授1名,副教授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22名。团队围绕海洋工程军品/民品减振降噪理论、爆炸冲击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和海洋柔性管缆结构分析设计及实验验证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性工作和技术支持。在团队带头人史冬岩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承担国家级10余项以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海洋机器人前沿技术中心研发团队在无人帆船设计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owards a General Design Evaluation Tool: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VPP for Autonomous Sailing Monohulls为题发表在海洋工程领域期刊Applied Ocean Researc...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总体单位,联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共同承担的中国大洋协会“十三五”技术研发类课题,“面向大洋调查的水下滑翔机研制与应用”在青岛完成课题验收和设备交付。该课题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创新性提出了面向大洋矿区生物资源量调查与硫化物矿区热液异常普查的水下滑翔机总体技术方案,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型4台面向大洋调查水下...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翼1000mini”十公斤级水下滑翔机顺利完成了海上试验。海试中,“海翼1000mini”水下滑翔机累计海上工作14天,完成了最大工作深度、最大航行速度、航行控制、续航力评估及探测功能等多项性能与功能指标海上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研制的基于升力原理的深海高速潜水器——“升力型高速AUV”圆满完成海上验收试验。“升力型高速AUV”研制突破了大正浮力升力体潜水器优化设计、宽航速自主航行控制、非接触式高转矩密度转矩转换推进、高速海底地貌测绘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深海高速大负载情况下的高精度航行及探测作业能力。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研制的“海鲸 1000”AUV圆满完成海上验收试验和长航程试验。在海上验收试验中,“海鲸1000”AUV完成了最大工作深度、最大航行速度、多种载荷搭载能力等指标验证,完成了温跃层智能跟踪观测、湍流自主观测、中尺度涡自主观测等功能验证和试验性应用。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海洋信息技术装备中心研制的“勇士号”无人水面艇圆满完成了湖上试验。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缆埋设机吊放拖曳设备经过两个多月的总装联调,于近日完成了出所试验大纲规定的全部测试项目,顺利通过了出所验收,即将交付船厂。海缆埋设机吊放拖曳设备是新型布缆船布缆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可在高海况下完成海缆埋设机的吊放入水、海缆敷设及回收等作业。该设备作业功能复杂、适应大载荷变化,在研制中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多种工作模式,既具有高张力拖曳作业能力,又具有高精度、...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承担总体技术的“十二五”国家“863”计划“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以下简称“潜龙二号”)课题通过了验收。在验收现场,课题组向验收专家组详细介绍了“潜龙二号”的研制情况、技术指标验证、试验情况及海上试验性应用等内容。经过现场质询和资料查阅,验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内容,达到了考核目标和技术指标要求,一致同意课题通过验收。
2016年6月9日中午,随着调查船顺利泊靠到码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长期定点观测型AUV系统(以下简称:定点观测型AUV)为期20天的南海大深度剖面潜浮与航行试验圆满结束。在综合试验中,定点观测型AUV航程达到517公里,连续完成43个潜浮剖面观测,最大工作水深超过800米,在水下连续工作7天,创造了我国AUV水下连续工作时间的最长纪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殷豪,重庆人,1972年出生,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力发电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2008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力学院工作,2009年-至今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工作。目前主讲《城市电力网规划》、《发电厂电气部分》、《发电厂动力部分》等课程。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纵向、横向项目,主要研究的方向:电气设备故障与检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水电站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轮机自动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