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史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方法 实验社会学 数理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比较社会学 社会地理学 文化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军事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公共关系学 社会人类学 组织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福利社会学 社会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社会学 20世纪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146 秒)
美国的非洲研究在20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发展,也成为美国区域国别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非洲研究在20世纪的发展史既是美国国内种族现实的动态映射,也是冷战期间美国国家战略的产物,同时还是美国非洲研究学者群体不断自我反思革新的历程。虽然美国的非洲研究最早在20世纪上半叶兴起于传统黑人大学并由非洲裔学者主导,但在冷战开始后,日益成为显学的非洲研究却逐渐被得到美国政府和私人基金会支持的...
本文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理解南开经济研究所的总体性研究框架。这场由币制改革、白银外流、世界经济大萧条引起的危机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取向。他们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采取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并重的研究方式,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华北地区进行了广泛研究。其研究显示,中国社会开始逐步进入一个需要进行“数目字”管理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他们有关指数统计、乡村工业与地方行政的研究构成了一个整体,揭示...
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乡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政权与领导者在传统、革命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征:传统时期乡村政权在士绅阶层控制中,是社会的稳定器;革命年代为追随革命理想的革命者导引,是革命的推动器。后革命时代乡村政权面临着经济重建与文化重建两大任务。在历史社会学的视角下审视口述史以及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提供的各种素材,可以对20世纪乡村政权控制者特质变化有一整体认知,有助于明晰当今乡村经济重建...
2015年12月5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20世纪中国婚姻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050)开题报告会在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师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虞和平、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刘小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燕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跃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中...
2015年9月4日至6日,“20世纪苏俄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谢维和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价值。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借助与会专家的交流与研讨,对中国、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二十世纪以及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形成更加客观、准确、全面的认识。以利于在未来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福祉,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指导...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积极配合科学出版社,在副主编陈俊亮院士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叶培大、蔡长年、周炯槃、陈俊亮、全子一、徐大雄、胡健栋、高攸纲、刘泽民等九位北邮大师级人物的组织撰写出版工作。
《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9世纪20世纪)》,该书通过对19世纪20世纪初法国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农民和贵族问题的整体考察,揭示法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对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刻影响。全书从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土地贵族和农民三个层面上展开,包括“传统的延续——19世纪前期的法国农业”、“现代的变革——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法国农业”、“解体与改造——法国农村社会与农民”、“抗拒与变迁——法国社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结项暨出版座谈会2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会议并讲话。沈跃跃指出,该书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妇女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客观总结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推动新时期妇女运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她希望各级妇联干部认真学习妇女运动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妇女运动的优良传统,推动中国特色妇女运动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妇女...
2012年8月28-29日,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现代史学会社会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世纪华北农村调查与研究”学术论坛在明珠园举行。来自日本上智大学、宇都宫大学、金泽大学等6校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山西大学、河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校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由魏宏运、[日]三谷孝共同主编的《20世纪华北农村调查记录》(3卷本),近日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南开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资助,也被纳入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是婚姻,因而婚姻关系的变动能折射出社会变迁的节奏。作为社会急剧变化形式的经济危机,除对社会整体造成沉重打击外,对个人及家庭的婚姻关系也有不容忽视的冲击。在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各国的婚姻关系就出现了与寻常不同的变动特征,结婚率与离婚率均呈下降的趋势,这在同时期的上海地区也有明显的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社会经济因素在婚姻变动中的重要影响。
这是一部关于“生活”的书。它将中国20世纪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画卷铺展在人们面前。那些身边周而复始的生活琐事,看似细碎、平凡,却原来饱含着那么久远的源流,那么丰富的内容,那么精彩的故事。服饰、饮食、民居、交通、婚俗、两性、养老、丧祭、节庆、娱乐、社保……,作者将百年来的世态风情、沧海桑田浓缩在这尺寸之间。一饮一食的传承,无不浸透着中华古国的悠远传统;一衣一帽的变化,无不展示着神州大地的现代化进程。这...
“贤妻良母” 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既没有明确的阶级属性,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内涵。它有时代表一种女性形象,有时又代表一种思想。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内涵对它有不同的阐述。有时它被当作塑造女性的最高标准,有时又被看作是封建的、腐朽的,是妇女解放的极大阻碍。本文研究的近代日本贤妻良母思想是对女性生活方式的思考。从字面上看“贤妻良母”似乎与儒教对妇女的要求—“妇德”、“节妇”、“三从四德”、...
辛亥革命后,中国乡村社会日益落后的现状与知识分子的理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一部分知识分子带着重建乡村社会的理想“下乡”,并在20世纪30年代与国家政权改革县政的政治追求相结合,形成了一股县政建设的潮流。这些知识分子通过“民族文化的重构”、“科学的西化”和“国家权力向下渗透”等方式对乡村进行改造,却又因近代以来国家政权的长期不合理而导致的乡村社会转型内驱动力缺乏的困境,最终又无可奈何地离开了乡村。
“城乡关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许多研究论述这一时期“城乡关系”时往往过于简单,仅把两者看成是一种对立面。似乎在文学作品中,乡村与城市之间总是一种剧烈冲突,这样的研究显然缺乏历史眼光。其实80年代后中国文学中“乡村”和“城市”关系非常复杂,绝非仅仅是互相对立,而存在一种复杂的“变动关系”。本文认为这一复杂的变动关系一个总体过程是由互相陌生、接触阶段、冲突阶段,再到走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