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大气化学相关记录1885条 . 查询时间(0.812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重庆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在《地学前缘》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揭示,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地区拥有全球最洁净的环境条件。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启元副研究员等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在香河大气观测站利用一系列高精度观测手段研究了华北平原黑碳气溶胶的来源、理化性质及辐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化石燃料和固体燃料燃烧排放对黑碳的贡献分别为69%和31%。该结果是基于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排放实验获取的吸收Angstrom指数得来。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表明,虽然整个采样期间黑碳主要来自香河本地,但是高浓度的黑碳主要来...
李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气化学/空气质量模拟。近期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8-2020,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2021,项目骨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16-2019,主持。
李婧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学术兼职:学术期刊审稿人: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Atmospheric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等。荣誉获奖:2017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7年江苏省“双创博士”。
郑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大气污染监测研究;监测仪器开发。荣誉获奖: 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发明专利成果: (1)郑军,王儒洋,马嫣,一种气态硫酸测量的标定装置,2017.01.11,中国,ZL201620794394.7;(2)郑军,杨栋森,马嫣,一种恶臭气体监测仪,2016.05.11,中国,ZL201521044129.9。
马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大气颗粒物形成转化机理、理化综合特性与相关辐射强迫效应。荣誉获奖: 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参与了国家973预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洪冰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学者,利用越西泥炭高分辨率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对末次冰期以来横断山脉地区的降尘来源及其动态通量进行了深入研究。稀土元素配比的端元分析显示,越西泥炭的降尘主要来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黄土高原以及邻近的青藏高原(图1),其贡献比例分别为45%、22% 和33%,...
水汽作为颗粒物湿增长的重要媒介,其含量的升高会加速NOx、SO2等一次污染物的液相氧化反应,促进新粒子的生成,导致雾霾事件进一步恶化。但是,人类在燃烧天然气、石油、煤等化石燃料时也会向大气输送水汽 (即化石燃烧源水汽)。目前,在大气化学领域,对于化石燃烧源水汽在大气颗粒物液相氧化中的贡献仍无法定量。鉴于此,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南京大学/路易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可以通过对大气水汽氢氧同位素长...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物理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团队在高压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实验技术,结合原位拉曼光谱实验技术、原位X射线衍射实验技术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一种新型氢水合物的形成过程以及结构性质,研究成果以“Novel Hydrogen Clathrate Hydrate”为题发表在物理学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
近日,国际环境类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了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寒环境质量与安全团队/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潮流研究员与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和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等单位合作的题为“Carbonaceous Matter in the Atmosphere...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张为俊研究员课题组在过氧自由基(RO2)的同分异构体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论文“Identifying isomers of peroxy radicals in the gas phase: 1-C3H7O2 vs2-C3H7O2”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的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上。RO2是大气氧化反应中重...
二次有机碳气溶胶(SOA)的化学反应机制是大气化学研究的前沿和难点。目前大气化学模式通常明显低估SOA浓度,除了与其前体物排放源的不确定性有关,其化学机制认识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在中国东部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前体物和化学途径对SOA的影响机制及相对贡献仍不清楚。
Atmospheric scientists are embarking on two new research projects supported by the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hat involve using sophisticated planes to understand the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李向楠研究员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刘福来教授团队在作物响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干旱胁迫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近日受邀在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IF=8.356)发表了题为“ABA-mediated modulation of elevated CO2 on stomatal response to drought”的研究综述(2020, 5...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