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大气化学相关记录1885条 . 查询时间(0.42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大气污染控制化学研究组(陈进生研究团队)发表重要成果:“东亚季风和海洋排放共同影响海岛大气PM2.5污染来源与传输机制。夏季,强氧化条件和海盐促进PM2.5形成;冬季,通过区域传输东北风带来了老化气溶胶”。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on an island in Southeast ...
东亚季风作为高、低纬气候联系的关键纽带,在北半球的粉尘和水热传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季风强度的盛衰变化,可通过粉尘和水汽输送直接影响东亚区域乃至整个北半球的生态、大气和海洋环境。前人基于石笋、湖泊、泥碳等地质载体对末次冰消期以来的东亚夏季风快速变化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受控于沉积速率、气候指标的敏感性和年代问题等,东亚冬季风的相关研究仍然较为匮乏,从而也使得东亚冬、夏季风的相位...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业乐课题组联合暨南大学团队于2018年秋冬季在河北固城开展了一次综合观测(细颗粒物平均浓度:124±95μgm-3)。观测期间利用最新的飞行时间气溶胶化学组分监测仪(ToF-ACSM)和PM1/PM10自动切换系统对PM1和PM2.5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实时在线测定和分析。此次综合观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特别是整个观测根据气象条件差异可以分为明显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P1)伴随高...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大气污染控制化学研究组(陈进生研究团队)在人为管控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大气细粒物的污染机制研究取得进展:在重大社会活动人为管控措施及台风天气的影响下,大气PM2.5污染水平与化学组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成机制。研究成果以Impact of control measures and typhoon weather on characteristics and f...
A long-feared scenario in which global warming causes Arctic permafrost to melt and release enough methane—a potent greenhouse gas--to accelerate warming and cause catastrophe probably won't happen.
于兴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大气化学、大气环境;主讲课程:大气化学,大气气溶胶,大气科学概论。
郭凤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教授;2003-2008年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8年8月调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讲师。2009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雷电科学与技术系,任副研究员。2017年7月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雷电科学与技术系,任教授。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大气污染控制化学研究组(陈进生研究团队)发现的重要成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短时移动将造成局地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变化,影响PM2.5的形成过程和机制。研究成果以The air pollution governed by subtropical high in a coastal city in Southeast China: Formation pro...
日本东京大学饭野孝浩特任准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ALMA望远镜对土星卫星“土卫六”的大气进行观测,检测出了微量气体释放的电波。通过分析后首次发现,这是来自太阳系外的一种放射线“星系宇宙线”对“土卫六”大气成分产生的影响。
2020年春节期间北京污染过程上文已经有所分析(参见昨日微信)。本报告是对2月份以来,重点是对元宵节直到今日的重霾污染化学成分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本人课题组观测和合作伙伴共享,但都已经过了质量控制。
大规模碳捕获是全球应对气候变迁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而从火电厂等高湿度、高酸度烟道气中高效捕获二氧化碳是最紧迫的科技挑战。近日,我校物质学院章跃标课题组和合作者研究了具有超常化学稳定性、可调CO2/H2O动力学吸附选择性和较低再生能耗的MOF材料及其吸附分离机理,可实现低能耗、高性能、可循环的烟道气碳俘获。该成果题为“Robust Metal−Triazolate Frameworks...
湿清除过程是大气气溶胶和污染气体最有效的清除方式之一,可以分为云内清除和云下冲刷。许多研究指出污染较重的地区,云下冲刷的贡献大于云内清除,且不同组分间云下冲刷的贡献各不相同。云下湿清除系数(BWSC)是描述云下湿清除过程的重要参数。目前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TMs)对于云下湿清除的表征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目前数值模式对湿沉降的模拟存在着显著的误差。大气所葛宝珠副研究员和徐丹卉博士生基于长期连续的降水分...
汞是主要通过大气传输的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而我国是全球人为源和自然源大气汞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汞同位素是目前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能够为示踪表生环境中汞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提供独特甚至是排他性的研究手段。然而,目前有关大气汞同位素组成特征、分馏过程和来源的同位素指纹谱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付学吾和冯新斌研究员在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期刊《E...
2019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主持的“燃烧废气中氮氧化物催化净化基础研究”和郑明辉研究员主持的“废弃物焚烧与钢铁冶炼二恶英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两个项目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气中氮氧化物(NOx)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燃烧废气中氮氧化物催化净化基础研究”项目针对移动源和固定源燃烧...
2020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向获奖代表颁奖。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三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大气复合污染条件下新粒子生成与二次气溶胶增长机制”“磁性纳米材料构筑与多功能调控”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药物新制剂中乳化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