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轧制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轧制相关记录437条 . 查询时间(0.419 秒)
以HN800×300连轧过程第3连轧道次的UR和第4连轧道次的UF作为基础道次,采用热力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型钢轧制过程仿真的几何模型,探讨了边界条件的设定问题以及结果处理方法。轧制力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很好,误差在0.7%~1.8%范围内,仿真方法可作为开展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
为降低轴承钢碳化物液析级别,检测分析了两种生产工艺生产的轴承钢碳化物液析分布情况,认为轴承钢液析级别与初轧变形量有一定关系,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加大粗轧道次变形量可有效降低碳化物液析级别。高温、大变形量有利于熔融态碳化物分散,可通过改变铸坯形状提高粗轧机组压缩比。
结合棒材生产线设备布置情况,制定了大规格高精度热轧圆钢开发方案,通过严格控制加热炉各段温度和开轧温度,应用高压水除鳞技术,精确设计孔型系统,采用硬质合金轧辊和防划伤传送专用导槽等,张钢开发出Q235、45#、20#、弹簧圆钢等钢种Φ45~Φ60mm热轧高精度圆钢,产品迅速批量生产,几何尺寸及力学性能均满足GB/T702—2008标准要求。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论文(四)。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论文(三)。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论文(二)。
粗轧机更换工作辊时不易抽出,通过设备受力、结构及状态分析,发现轧辊扁头轴心高度比接轴扁头套筒轴心高度低是故障原因。通过调整轧辊扁头轴心高度,解决了这一困扰换辊的问题。
基于氢压理论与Griffith理论,通过分析大锻件内微孔隙的来源,建立了大锻件微孔隙在氢压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形态下的微孔隙在氢压下的应力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锻件内原始孔洞萌生白点的可能性极小,但随着孔洞变形量的增大,在垂直于孔洞压下变形主方向的平面上,白点萌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此外,片状裂纹上最大张应力所处的位置表明,氢压下不规则裂纹有向圆形扩展的趋势,这就解释了为何...
综述了轧钢铁鳞这种原来的钢铁废弃物近年来出现的综合利用技术。通过铁鳞在磁性材料、还原铁粉、钢铁冶炼短流程回用等技术中的应用,实现了轧钢铁鳞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
针对轧辊在使用中出现缺陷的规律性,通过采取涡流探伤对轧辊进行检测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措施,提高了轧机作业率,降低了板材的表面缺陷率,减少了机加工磨削量,轧辊单次修磨量由0.312mm降为0.245mm,轧辊吨钢消耗降低了0.19kg/t,年创效益641.25万元。
济钢冷轧平整机支撑辊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响故障,通过对支撑辊结构和装配数据分析,确认异响为支撑辊轴承磨损配合间隙超差引起。采取搭配组装支撑辊四列圆柱滚子轴承、调整双列圆锥滚子止推轴承间隙等措施,消除了异响故障。
济钢中厚板厂粗轧机下工作辊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辊颈断裂事故,通过对传动系统PDA监控波形等轧制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分析,排除了粗轧机传动系统和操作人员干预错误的因素,确认该工作辊存在制造缺陷,不能满足轧制要求。
通过分析钢板的冷却过程,构建了中厚板控制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冷却过程温度场计算的有限差分方程,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空冷、水冷换热系数模型及比热、热传导率的权重系数模型,同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借助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钢板温度偏差均控制在5 ℃以内,偏差率<1%,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