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生产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3.09 秒)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北海湿地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境内,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浮毯”型湿地。北海湿地表面常年覆盖浮毯状的草排,而天气条件对该类型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晰。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北海湿地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境内,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浮毯”型湿地,湿地表面常年覆盖有浮毯状的草排,天气条件对该类型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晰。
随着全球降水波动的加剧,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年份出现的频率增加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对降水变化颇为敏感,揭示草原生态系统如何对极端降水变化做出响应,对于探讨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预测草原生产力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多基于线性模型,但随着极端干旱、湿润程度的加剧以及极端降水年份出现频次的增加,草原生产力对降水量变化是否仍遵从线性响应规律及其背后的驱动...
为尽快推进“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灾害天气与人工影响相控阵雷达阵列移动探测平台”建设,2023年2月15至24日中国科学院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与怀柔科学城办公室(怀科办)对浙江宜通华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部、北京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
小麦是一种起源于温带的喜凉作物,是全球三大谷物之一,每年提供了全球人口20%的蛋白质和卡路里。目前气候变化的小麦影响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气候平均态的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和模型不确定性上。但产量仅是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国际农业贸易也是全球众多国家保持粮食供给的重要手段。因此粮食安全的其它维度(如,农产品价格、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与民生问题)同等重要,但相关研究非常有限。
自1950年来,在初级生产力(GPP)年际变率影响下,陆地碳汇呈现显著的年际变化。在区域尺度上,这种年际变率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海气遥相关过程,仍不甚清楚。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揭示了海气遥相关过程对中国春、夏和秋三季初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化的影响,为有效实现中国碳循环的估算和预估,并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 A...
2021年9月13日,发表于《自然-食品》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与全球食品生产有关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每年约等同于17318兆克(173.18亿公吨)CO2,其中57%对应于动物性食品的生产,29%对应于植物性食品。这些计算基于2010年前后200余个国家的数据,包括了与动物饲料、运输和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温室气体。
2021年6月29日,由山东省气候中心承担的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脆弱性与风险评估”通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验收,可在冬小麦与夏玉米长势监测、旱灾损失程度评价、作物产量预报、未来气候影响预估等业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创新团队系统揭示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候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为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丹利研究员团队利用6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1901~2005年NPP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了NPP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百年来全球NPP呈现上升趋势,模式集合平均的趋势系数为0.88,通过了99.9%的信度检验;北半球的趋势比南半球明显。(2)近百年来800g(C)m-2a-1以上的NPP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
根据《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气候变化可能使户外工作变得更加危险。康科迪亚大学研究人员研究了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极端高温如何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发现每排放的一万亿吨二氧化碳可能造成全球GDP损失约0.5%,鉴于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2%。
甲烷作为油气生产中的主要气态污染物和增温潜势较强的一类温室气体,其逃逸排放检测与核算是中国油气行业温室气体控制与减排过程中的首要问题。通过比较国内外油气行业逃逸甲烷排放核算方法,以及总结当前国内外油气田现场开展的甲烷排放检测研究,对油气行业企业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提出了建议。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温热浪天气日趋频繁和加强。极端高温天气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而降低工作效率,造成经济损失。评估热浪天气及其气候变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全球变化影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但多针对一些发达国家,所用的社会调查数据有限,难以形成对高温所致劳动生产力损失的世界格局的认识。
2018年9月28日,中国海洋大学主持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大气物质沉降对海洋氮循环与初级生产过程的影响及其气候效应”课题结题验收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会旺教授主持,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验收专家组由项目责任专家秦大河院士、王斌研究员,项目组专家石广玉院士、王辉研究员,国内同行专家陈建芳研究员、马德毅研究员、王菊英研究员、宋金明研究...
众所周知,沙尘暴可使得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增加、能见度降低、太阳辐射减少,带来一系列气候、环境、人体健康等直接效应。除此之外,沙尘暴还有着间接气候效应,特别是沙尘携带的营养物质会直接影响下风方海域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控制海洋初级生产力、降低大气CO2 的浓度(20世纪80年代末“铁假说”)。自“铁假说”以来,科学家开始关注大气(特别是沙尘)沉降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但将自然的沙尘事件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