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原理 船舶设计 船舶结构 船舶机械 船舶电气设备、观通设备 导航设备、水声设备 船舶舾装设备 造船用材料 船舶建造工艺 船舶保养、修理和拆船工艺 造船厂、修船厂 各种船舶 船舶驾驶、航海学 航海技术管理与救助打捞 船舶用燃料及润滑剂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船舶与海洋工程 首次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191 秒)
2023年,挪威最大的鳕鱼捕捞公司Ervik Havfiske将进军雪蟹和冷水虾产业,交付一艘全新虾蟹捕捞船,并推进下游板块业务发展。
近日,新加坡标准理事会(SSC)正式发布了《LNG加注技术标准》(TR 56- LNG Bunkering)2020版,中国船级社(CCS)海外技术中心专家全程参与了该标准第三部分“LNG加注程序和安全距离”的编制工作。作为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加注LNG燃料的技术依据,新加坡于2017年首次颁布《LNG加注技术标准》。随着LNG动力船的快速发展、LNG加注模式日益多元和新加坡打造国际LNG加...
2020年3月12日,“向阳红06”号科考船顺利返航至舟山,成功完成了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印度洋联合海洋与环境研究计划(JAMES研究计划)冬季调查任务。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翼”水下滑翔机作为重要调查装备参加本航次考察,首次完成印度洋集群观测应用。
近日,装有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CHS620L6多点喷射双燃料发动机和CHG620L6多点喷射气体机的液化天然气拖网渔船一次启动成功,顺利完成试航任务。这是河柴重工气体机首次作为船用主机应用于市场,也是国产气体机产品首次作为主推动力应用于液化天然气船,对国内动力领域具有突破性历史意义。
2019年8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4000吨级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大洋号”,从广州黄埔文冲船厂正式启航前往南海,进行首次调查系统装备的综合海试。
为充分把握极地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整合我校相关领域优势力量,明确重点研究方向,切实推进极地领域研究取得突破,6月22日,我校极地航行与安全研究院在综合楼822召开2019年首次学术研讨会。副校长王小勇出席会议。会上,首先举行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高级工程师蔡梅江聘任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仪式。王小勇代表学校为蔡梅江颁发聘书,并对其在极地相关领域的丰富经历和丰硕业绩给予了充...
2018年4月15日,中国科考功勋船“大洋一号”驶离厦门现代码头,开始执行2018年综合海试B航段任务。其中,4500米级“潜龙三号”潜水器首次亮相。
据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介绍,为满足大洋矿产资源勘查和大洋科学考察需求,2016年9月,大洋协会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签订了“潜龙三号”4500米级自主潜水器建造合同。
2017年11月27至12月6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伦敦召开第30次全体大会。大会审议IMO秘书处、海洋环境委员会、海上安全委员会、法律事务委员会等相关工作报告,讨论通过IMO未来工作战略和计划,选举新一届IMO理事会成员,审查IMO非政府观察员组织贡献情况,并通过批准有关非政府观察员申请的决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及谢予和范维代表国际活跃造船专家联盟(ASEF)首次以非政府组织观...
当地时间5月16日上午9时,“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顺利靠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这是“科学”号首次靠泊外港,标志着中科院海洋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的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战略取得重要进展。李杰对“科学”号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登上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上倍感自豪,更加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对于开展外交工作的重要性。李杰指出,“科学”号靠泊密克罗尼西亚是中国不断发展...
2016年11月30日,由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中国海商法协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6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首次SCR业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研究建立中国SCR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会议由宋家慧理事长主持,28位相关行业高级专家出席。
日前,蛟龙号圆满完成2016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7航次)科考任务,开始返航,7月13日返回青岛。此次试验性应用航次共进行了两个航段的科考任务,共下潜22次,蛟龙号均技术状态正常,作业过程顺利,科考成果丰富。这是蛟龙号2013年投入试验性应用以来首次在海沟地区开展深渊科考,也是2012年海试以来首次密集地开展大于6000米深度的下潜作业。
2016年6月3日至9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李予国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在我国南黄海成功进行了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试验,首次采用了拖曳式可控源电磁发射系统、海底固定电磁采集站和拖曳式电场接收系统协同作业的立体探测方式。此次海洋试验的成功完成,标志着中国海洋大学已具备整套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的研发、集成及海上作业技术。
2015年1月4日,美国嘉年华集团旗下歌诗达邮轮公司拥有的“大西洋”号大型豪华邮轮(见图)驶入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开始在这里接受为期近20天的常规坞修和房间改装。这是我国首次承接现役大型豪华邮轮修理和改装工程。据华润大东董事、总经理吴继峰介绍,一两年前,歌诗达邮轮公司就开始与华润大东接触,多次到公司进行考察和评估。双方初步确定合作意向后,从前期合同谈判,到歌诗达完成对企业资质的认证,再到...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15年1月10日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取回了8天前在一热液喷口布放的自容式高温温度计和硫化物生长仪。这是“蛟龙”号首次从海底取回此前布放的科学仪器,体现其定点精细作业的巨大优势。海底有特殊的温度、压力和酸碱环境,特别是海底热液区的高温热液喷口温度高达约300摄氏度,其环境和生态系统更为特殊。这样的环境是实验室难以模仿的,因此科学家非常希望在海底布放科学仪器,进行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